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始建于1984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2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江西省首批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本科高校,江西省人民政府首批教育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坐落于江西省省会南昌,占地面积110.56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余人。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7.7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以上。馆藏纸质图书185.28万册,电子图书近147万册。建有包括中央财政、省财政支持的多个实验实训基地,以及江西省民办高校示范性实训基地、南昌市重点实验室等一批教学实验室,入选工信部第五批“麒麟工坊”实训基地共建单位。学校环境优美,校园网万兆互联、千兆到桌面,学生公寓空调、洗浴设施齐全,田径场、教学楼、实验实训中心、体育馆、音乐厅等设施功能完备。
学校设有未来技术学院、智造学院、建筑学院、宝石矿物资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教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艺术设计学院、音乐学院等13个教学单位,开设38个本科专业和38个专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拥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四星级专业点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一流课程(含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获省级高校教学成果一、二等奖3项,青年教学成果奖1项。拥有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3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
学校现有教师1100余人,教师以具有硕博学历和正、副教授为主体,以“双师型”人才为骨干,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金牌教师1人,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3人,拥有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3个。近年来,学校教师(团队)在全国混合式教学设计大赛、全国高校智慧课程设计大赛、江西省高校教学创新比赛、江西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省级以上教学竞赛获奖100余人次。
学校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了专业学院、产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三院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依托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深入推进第二课堂,实施教师养德修为与学生素质养成“双提升”工程,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精心打造“扬帆启航”“春暖应科”“感动应科”“浴星湖大讲堂”“辰林杯”专业技能运动会等校园文化品牌,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近三年来,学生在“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省级及以上各类学科专业竞赛获奖10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连续多年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中涌现出“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中国好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江西省最美大学生”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面向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主动对接“2+6+N”产业布局,启动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探索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实践。先后与阿里巴巴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用友集团、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共建阿里巴巴数字贸易产业学院、信创产业学院、大族激光3D打印产业学院、无人机产业学院、数智财经产业学院、短剧短视频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和电子信息产业学院(龙南)等8个产业学院。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学院(龙南)入选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培育,学校已累计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近百项。同时,学校与浙江大学、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高校建立“民办公助、对口帮扶”合作机制,在师资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协作。学校与英国基尔大学合作举办“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立足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坚守“健全人格+复合知识+实践能力”的三元育人校本理念,秉持“近知、近仁、近勇”的校训,弘扬“追求卓越、众志成城”的校园精神,营造“人文求善、学术求真、艺术求美、诗意求品”的校园文化氛围,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以“大国工匠”母永奇为代表的16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西省优秀学院”“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优秀等级学校”“江西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广受各级政府表彰与社会各界高度认可。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坚定走内涵式、应用型、特色化发展道路,奋力建设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