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育人

2025版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作者: 时间:2025-06-25 点击数:

2025年6月25日,电子信息产业学院(龙南校区)在智造工程中心204B隆重召开了2025版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此次会议旨在论证应用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逻辑关系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并加以修订完善。会议由电子信息产业学院(龙南)副院长彭忠全副教授主持,校外知名专家,东华理工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现代产业学院)院长汪志成教授、邓文娟教授,南昌大学魏莺教授,以及南昌硅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应用中心应用研发总监熊新华教授级高工,智造学院副院长宋心鑫、相关专业教研室主任参加,共同为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献计献策。

会上,彭忠全副教授首先对电子信息产业学院四个专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着重阐述了2025版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思路与背景,总体要求、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与逻辑关系等。方案紧密参照2024年行业标准,结合与紫光集团的深度合作,将专业方向精准定位为“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该方案致力于培养具备集成电路版图设计、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以及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技术等核心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南昌硅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应用研发总监熊新华教授级高工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提出了多项宝贵建议,包括将“工程制图”由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在删减“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器件物理”,并增加“微电子工艺”与“EDA工具应用”等核心课程。同时,他强调人才培养应侧重于集成电路版图设计与封装测试技术方向。

汪志成教授、邓文娟教授及魏莺教授对应用型高校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表示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一是建议数学与自然科学模块课程可作为通识课或专业选修课进行设置;二是课程编号前缀应明确标注专业基础课程字母;三是针对四岗实习的学分设置,提出1学分对应32学时,其他专业课程1学分对应16学时,以增加理论课程学分,缓解学分紧张问题;四是强调方案应体现学校与行业发展方向的紧密结合;五是建议在系统集成方向增设两门以上课程;六是指出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方向就业岗位丰富,竞争力相对较小,更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产教融合方面,专家们建议与本地知名企业如南昌硅基半导体、江西萨瑞微电子、南昌华润微、南昌联智半导体等共建实习基地。通过“产业学院”平台,将企业真实项目如电源芯片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与版图设计、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等融入课程教学,实现课程与岗位能力的精准对接。

此次论证会汇聚了高校与产业界的智慧,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逻辑关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等进行了深入论证,并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通过。下一步,专业建设团队将充分吸纳论证意见,重点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培养方案既遵循教育规律,又切实满足产业需求,为集成电路产业输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宏福大道2888号 邮编:330100 电话:0791-83652596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智造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