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一堂由退役大学生士兵接力的“沉浸式”思政课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9-25 [来源]: [浏览次数]:

2025年9月23日下午,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在音乐厅隆重举办“信仰的接力——从烽火年代走来的青春之光”思政大课,音乐厅内座无虚席,校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贺一松、常务副校长干甜、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江星、副校长谢远健、副校长张敏、全体思政课老师及新生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江星担任本次思政大课的主讲人,他结合自己二十余载的军旅生涯,深情阐释了“和平来之不易,信仰弥足珍贵”的深刻内涵,通过亲身经历,生动描绘了战士们为和平付出的艰辛,强调了信仰在民族复兴中的核心价值。

紧接着,主讲台成了青春报国誓言的接力站。四位刚刚脱下军装的学子依次登场,将厚重的抗战史与鲜活的个人从军经历紧密交织。

“28次夜岗”与“永不低头的脊梁”:退役女兵罗雅婷从“九一八”的警报声讲起,对比抗战先辈的坚守与自己28次独立承担午夜哨位的经历,生动诠释了“尊严是永不低头的脊梁”。

“300公里拉练”与“必胜的信念”:吴志东回顾“卢沟桥事变”,结合自身在300公里野外拉练中拼到极限的时刻,深刻阐释了“胜利靠的不是武器,而是深入骨髓的必胜信念”。

“一双磨破的战靴”与“持久的毅力”:吴兆航展示了自己一双鞋底近乎磨平的战靴,以相持阶段的抗战精神,类比无数次长途奔袭中对“再坚持一步”的体会。

“阵地上的生日”与“守护的意义”:宋嘉豪则分享了一次在演习“阵地”上度过生日的经历,从抗战胜利谈到和平守护,动情地说:“我们守护的不只是一片山地,更是身后千家万户的安宁。”

讲述过程中,会场时而寂静无声,时而爆发出热烈掌声。许多同学的眼眶微微泛红,笔尖飞快地记录下这些跨越时空的共鸣。课程尾声,全体师生自发起立,挥舞着手中的国旗,齐声高唱《强军战歌》。“不惧强敌敢较量……”嘹亮的歌声汇聚成青春的誓言,将现场气氛推向最高潮。

这既是一堂深刻的历史课,也是一次成功的青春动员。它通过“身边人讲历史、身边事映精神”的沉浸式叙事,让书本上的抗战精神变得可感、可触、可学。